标题:汉字字体从哪儿来?
作者:未知
日期:2014-09-24 17:11:33
内容:
当书法爱好者还在谈“欧”“颜”“柳”“赵”的变化时,我们能看到的字,大多已经变成了电脑或手机屏幕上的“微软雅黑”或“苹果丽黑”。
科技的普及,书写的“让位”,标志着人与字之间最亲密的一种关系的“终结”。与此同时,屏幕文化造就了另一种关系的可能性—我们不再书写文字,而是选择字体。那么,这些粗细不一,有方有圆的字体,究竟是从何而来?
“经济实惠”的宋体
宋体是最常见的字体,最多的书籍使用宋体印刷,使用最广泛的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 XP的默认字体也是宋体。
从宋代开始,宋体就被当做书籍的默认字体。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局面?决定性因素还是宋体最为“经济实惠”。
首先,宋体便于雕刻。宋体横平竖直,横笔细竖笔粗。究其原因,就是当时还是雕版印刷。刻工需要在木板上刻字,在木板上想要字体变化多端、圆润细腻显然不容易,所以最好直来直去。而木板上又有纹路,制版一般都是横向,这样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,比较结实;而刻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交叉,容易断裂。因此字体的竖向线条较粗,横向较细。
而这样的特点,也是为了让木板能多放几个字。如果按毛笔的手写体来刻,横竖都是一个粗细,那一个字占的面积就大了许多。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:在Word里输入或粘贴一段文字,把字体设置为同字号的宋体和楷体,宋体占的面积明显要小。不过,宋体也并非是刻板工的发明。
在中国书法界,字体命名的惯例是:谁创造的就姓谁的姓,如颜真卿的“颜体”,柳公权的“柳体”等。但宋体并非姓宋之人发明。事实是,它是秦桧的发明。因为秦桧的奸臣之名流传太广,大家也不好将宋体这么伟大的发明给“玷污”了。
宋代有“苏黄米蔡”四大书法家的说法,其中“蔡”本应是蔡京,但也是因为他人品太差,就让给了他的堂哥蔡襄。那时蔡京负责处理公文,发现字体不一,很不规范,便从宋徽宗赵佶的“瘦金体”中得到灵感,创立了一个独特的“公文体”,专门用作公文写作。这就是后来被印刷使用的宋体。再到后来,宋体在明朝时东传至日本,被日本称作明体、明朝体,便在海外流传开来。
到了近代,雕版印刷变成了活字印刷,这时就需要一套铅字字模了,有了字模,这才有了如今电脑上一模一样的字。我们现在在电脑上看到的宋体字,是1960年代上海印刷研究所的作品。此前中国的书籍装帧在1959年参加了德国莱比锡展览会,虽然设计和画册都拿了金奖,但是印刷字体评价最差,这才有了专门设计字体的印研所。当时所里找到美术、刻字、书法三方面人员一起攻关,先完成了宋一体字,用来印《辞海》。之后又有宋二体字,用来印《毛泽东选集》。这些全靠手工,工人坐的椅子,都被屁股蹭出了两个凹槽。